Author

健康編輯


RUNSTUDIO

女性落髮的12種原因

了解了頭髮生長的週期,以及落髮的類型之後,你應該更清楚不要因為一時看到好幾根頭髮同時掉落,就窮緊張。以下整理了12個原因,它們可能會擾亂頭髮的健康生長週期並讓頭髮變細的原因。

1.壓力

慢性壓力會導致毛髮脫落,讓比平常更多的毛髮脫離生長期,進入脫落期,這個過程稱為休止期脫髮。Philip Kingsley顧問Anabel Kingsley說:「壓力會提高雄性激素(男性激素)的水平,如果你有遺傳體質,可能會加劇或引發女性型落髮。」此外,壓力也會使你的身體更難吸收營養。不過好消息是,除非情況更嚴重,你的頭髮是會重新長出來的。壓力禿是指壓力開始後大約兩個月,掉髮就會增加,壓力停止後大約四個月,掉髮就會停止。

2.牽引性落髮

應避免任何需要反覆拉扯頭髮使其變得太緊的動作,這邊指的是紮馬尾辮時將頭髮紮得太緊的簡單動作,即使你的頭髮沒有從根部脫落,頭髮也會變得比較容易斷裂。

3.缺鐵

月經量過多和素食主義會導致體內鐵蛋白,一種在體內儲存鐵質的蛋白質含量降低。Anabel說:「鐵蛋白缺乏會導致落髮增加和讓處於頭髮生長週期的生長期縮短,這意味著頭髮可能無法像其能力那樣長得那麼長。」

4. 打瘦瘦針Ozempic而掉髮

雖然沒有證據表明落髮是瘦瘦針Ozempic 的直接副作用,但對於那些為了快速減肥而服用用於治療二型糖尿病藥物的人來說,它可能會對毛囊造成壓力。毛髮學家兼 Act + Acre 創始人Helen Reavey 說:「Ozempic 影響你的食慾,因此透過限制你的食物攝取量,你也會限制攝取的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數量,而這些對健康的頭髮生長有益。」美國落髮協會也假設,藥物引起的荷爾蒙變化可能會引發休止期脫髮的暫時性脫落。

5. 忽視頭皮

Helen 說:「40 歲以下的人當中,有 50%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落髮,而每兩人中就有一人會受到不同程度的頭皮問題的困擾。」其中一些問題是由於激素失衡、維生素缺乏、壓力和污染水平造成的。

6. 過度依賴乾洗髮精

建議每隔一天洗一次頭髮,不要過度依賴乾洗髮,因為乾洗髮會產生含有死皮和油脂的糊狀混合物。 根據Helen的說法:毛囊內的阻塞物不會為頭髮生長創造最佳環境,最壞的情況甚至會引起發炎反應,進而導致落髮。

7.維生素D缺乏症

九成可吸收的維生素D是來自陽光,這是因為紫外線UVB與皮膚中的蛋白質相互作用,並將其轉化為維生素D3。若是缺乏維生素D會中斷毛囊的生長期,導致生長延遲甚至過早脫落。 專家的共識是,補充維生素D3與曬太陽一樣有效,也不會以犧牲皮膚健康為代價。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圖/freepik

日前網路媒體報導,提到一名媽咪在懷孕期間皮膚變得紅腫粗糙,視覺年齡蒼老許多,有些網友因此感嘆,全天下媽咪為了將新生命帶來這個世界,總是犧牲了許多重要事物,也有網友對於孕期身體變化感到更害怕了。

其實,孕期的荷爾蒙變化等影響,的確經常造成媽咪的皮膚問題,但是通常不會太嚴重,只要好好調理治療,就不必太擔心!

中西醫專家婦科觀點:陳曉萱醫師&愛群生殖中心副院長馬佩君醫師

圖/freepik
圖/freepik

孕期常見皮膚問題1:發癢、起紅疹

懷孕期間雌激素增加,容易導致膽鹽代謝不佳鬱積在體內,若是孕婦本身有異位性皮膚炎等過敏體質,或是有免疫相關的問題,也都可能出現皮膚癢、起疹子、蕁麻疹等症狀。值得注意的是,若媽咪罹患類天皰瘡、膿皰型乾癬,因為可能對胎兒造成影響,最好諮詢醫師並接受治療。

我發現,很多媽咪都不知道中醫可以幫助調理孕期皮膚問題,其實針對媽咪們在懷孕期間皮膚發癢、起紅疹等問題,中醫的治療效果極佳!建議媽咪們遇到皮膚困擾時,不妨諮詢專業中醫師,藉由溫和調理體質緩和皮膚症狀,讓我們在懷孕期間可以舒服一點。

建議調理方法:祛風散熱的「孕期養膚飲」對改善癢疹有幫助,可適度飲用。而「茶葉水」具有抗發炎、解毒的特性,除了直接飲用,也可用紗布巾沾茶葉水或用泡過的茶包濕敷在癢疹處,幫助舒緩。若持續未改善仍建議諮詢專業醫師,釐清原因才能依個人體質加以調理。

「孕期養膚飲」

材料:牡丹皮、地膚子、玄參、荊芥各2錢,炙甘草1錢、1000CC水

作法:將所有材料放入鍋中,大火煮滾後轉小火煮40分鐘即可飲用。

功效:祛風散熱、改善皮膚癢疹

小提醒:若皮膚癢疹症狀嚴重,建議還是找中醫師對症處理,效果更佳。

「茶葉水」

建議選擇不含農藥及任何添加物的茶葉,按照一般方式沖泡即可。若擔心咖啡因的影響,也可選擇不含咖啡因的「博士茶」,其葉片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及抗氧化物,我會建議選擇含葉量高的博士茶,也比較順口好喝。

孕期常見皮膚問題2:油膩粗糙、長痘痘

懷孕期間黃體素分泌增加,使得皮脂腺分泌比較旺盛,所以有些媽咪可能會覺得皮膚變得比較粗糙、比較油膩,或是開始長痘痘的狀況。

建議調理方法:媽咪可以經由海泥敷臉、熱敷等方式,幫助臉部清潔及改善。

圖/freepik
圖/freepik

孕期常見皮膚問題3:血管擴張、長紅斑

懷孕期間血管擴張,皮膚易產生血管瘤、紅斑,也有人會牙齦腫脹出血。

建議調理方法:基本上媽咪不會因此感到不舒服,一般在產後就會自然消失,練習放寬心即可。

孕期常見皮膚問題4:黑色素沉澱

懷孕過程中,媽咪的腋下、乳房、乳暈、生殖器、下腹中間等部分,比較容易出現色素沉澱的情形,臉上也經常會出現肝斑,媽咪要做好防曬,不要在大太陽下行走,產後身體黑色素沉澱會慢慢淡化,但有些媽咪的痣可能會增大或顏色加深,這是比較難避免的。

建議調理方法:飲食清淡,避免刺激素食物如咖啡、油炸食物等,多攝取蔬果及水分,對維持皮膚健康會比較有幫助。

孕期常見皮膚問題5:妊娠紋

懷孕末期也常會因為腹部皮膚急速撐開,皮膚組織受損、斷裂、發炎,而在肚皮或大腿出現莫名的搔癢及妊娠紋。

建議調理方法:盡量擦乳液保濕,或控制體重增加速度,以避免體重突然間增加太多,破壞皮膚結締組織彈性,更容易出現妊娠紋。

第一孕期(前三個月)維持原本體重,第二孕期(中間三個月)每個月緩慢增加0.5-1公斤,第三孕期(最後3個月)因為胎兒、羊水、及孕婦水腫,建議每個月增加1-1.5公斤。 總孕期增加10-12公斤最爲剛好,若原本孕前BMI大於25或小於19的孕婦,建議需要諮詢醫護人員,進一步討論適合自己的規劃。

養孕專家中醫院長 陳曉萱
養孕專家中醫院長 陳曉萱

養孕專家中醫院長 陳曉萱

延伸閱讀

媽咪心情好,寶寶長更好!醫師揭「胎教」5大關鍵,從心開始養好孕

40+懷孕「流產率」高達51%!中醫食療助妳調「小月子」,重新養好身心狀態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娛樂中心/綜合報導

資深藝人沈玉琳幕後轉戰幕前,如今手握不少節目主持棒,幽默風格受到不少觀眾喜愛。現年57歲的他,近日透露先前健康檢查發現2項數值超標,因此下定決心改善身體狀況,花了10個月成功剷除17公斤,也大方分享減重秘訣。

沈玉琳(右)去年12月生日時,已經明顯瘦了許多。左為老婆芽芽。(圖/翻攝自沈玉琳IG)
沈玉琳(右)去年12月生日時,已經明顯瘦了許多。左為老婆芽芽。(圖/翻攝自沈玉琳IG)

▲沈玉琳(右)去年12月生日時,已經明顯瘦了許多。左為老婆芽芽。(圖/翻攝自沈玉琳IG)

根據《TVBS新聞網》報導,沈玉琳健檢發現內臟脂肪、三酸甘油酯指數過高,因此靠著168斷食法搭配超慢跑減重。原先80公斤的他,第1個月就瘦了近10公斤,如今10個月過去更是暴瘦到63公斤,臉蛋、下巴線條都變得明顯許多。

其實沈玉琳去年底就在節目分享減肥方法,透露自己每天超慢跑30分鐘,同時補充高蛋白避免臉部膠原蛋白流失,讓搭檔Melody(殷悅)笑說「你不可以比我薄,這樣子的話情何以堪」。如今Melody請辭節目,由于美人代班主持,她也稱沈玉琳變得太瘦,自己要站得離他遠一點。

沈玉琳去年在節目中展現瘦身成果。(圖/翻攝自《11點熱吵店》YouTube)
沈玉琳去年在節目中展現瘦身成果。(圖/翻攝自《11點熱吵店》YouTube)

▲沈玉琳去年在節目中展現瘦身成果。(圖/翻攝自《11點熱吵店》YouTube)

★立即加入《三立新聞網》LINE官方帳號,給你最新焦點話題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癌症治療講求精準攻克,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團隊全球首創「靶向外泌體」藥物載體,如同「巡弋飛彈」般鎖定癌細胞、精準遞送藥物,有望實現劑量更少、副作用更低、療效更好三大突破。目前這項技術已獲美國FDA臨床試驗批准。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院長周德陽表示,外泌體在醫美領域已有廣泛應用,如肌膚保養與生髮;但要用於癌症治療,仍需克服多項技術門檻,傳統外泌體注入人體後容易快速消失,且難以精準導向腫瘤細胞。

靶頭鎖定癌細胞,精準打擊劑量減少 

他指出,若要用於癌症治療,關鍵在於賦予外泌體「靶頭」功能,需在外泌體表面裝載抗體,使其能辨識並鎖定目標癌細胞上的特定蛋白。

傳統標靶藥物雖能導向癌細胞,但仍會「亂跑」至其他器官,造成不必要的毒性。周德陽舉例,像「小紅莓」(Doxorubicin)這類化療藥物,對心臟毒性很大,長期使用會造成心肌損傷,病人也難以承受,因此現行標靶治療仍有進步空間。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外泌體及多維生醫轉譯開發中心副主任陳怡文說,透過外泌體做為藥物載體,搭配奈米級的導向靶頭,實現只攻擊癌細胞、不傷及健康細胞目標。

她比喻,這項技術如「跑得很精準的快遞」,能把藥物送到「對的地址」;就像戰爭中,精準導彈只轟擊特定目標。

陳怡文指出,許多癌症患者面臨真正威脅,並非來自腫瘤本身,而是來自治療過程中的藥物副作用。以化療藥物「小紅莓」為例,研究團隊實驗顯示,若透過SOB100平台載入後,只需傳統劑量的四分之一,即可達到相同療效,且心臟毒性顯著降低,顯示此項技術有望使高毒性藥物更安全應用於臨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