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網》果汁、果乾≠水果 國健署:膳食纖維、營養素少 – 自由健康網

by 健康編輯
0 comment


國健署建議,不要用果汁來取代水果,因為份量與含糖量都容易超標;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紀麗君/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果乾、果汁都是由水果製成的方便食品,可以用來取代水果嗎?國健署於臉書專頁「食在好健康」發文指出,兩者都不建議用來取代水果,直接吃是最好的,不僅可以補充到最完整的營養,也更好估算份量。

果乾維生素C、花青素少

國健署表示,果乾雖然體積小、攜帶方便,但在脫水過程中會使水分與部分營養素(如維生素C、花青素等)流失,且市售果乾常為增添風味而額外添加糖與調味料,若不慎攝取過量,容易造成精製糖、鈉與熱量攝取過多,所以不建議用果乾替代水果。

營養學者洪泰雄補充,水果經過乾燥處理,如烘乾、冷凍乾燥、日曬、熱風乾燥等,水分會被大幅去除,使其保存性變高。但在這個過程中,有些營養素會受到影響:

●水溶性維生素易流失:維生素C、維生素B群(B1、B2、葉酸等)因為怕熱又怕光,在烘乾或日曬過程中容易流失。例如1顆新鮮番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但乾燥後可能只剩一半左右;青菜烘乾變成蔬菜乾後,B群會明顯下降。

●脂溶性維生素較穩定:維生素A(β-胡蘿蔔素)、維生素E、維生素K抗熱性較高,在乾燥過程中保留率較好,像紅蘿蔔乾、南瓜乾等,β-胡蘿蔔素仍然豐富。

●礦物質保留良好:鐵、鉀、鎂、鋅、鈣等礦物質大多穩定,烘乾後仍能保留原有比例,只因水分少,每100克的含量反而更濃縮。例如新鮮香蕉鉀含量高,變成香蕉乾後,單位重量的鉀含量更高;南瓜子或乾燥青花菜,仍是鎂與鈣的重要來源。

●膳食纖維更集中:蔬果乾的水分被移除後,膳食纖維含量高,很適合拿來補充;但也因此容易吃過量,需注意份量。

所以,國健署提醒,補充果乾時要注意,先訂定適當的量,不要補充過多;並挑選無額外添加糖的,才能顧及健康、吃得安心。

國健署表示,果乾在脫水過程中會使水分與部分營養素流失,所以不建議用來取代水果;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果汁膳食纖維流失

國健署說,水果經過攪打、榨汁,會流失一部分的膳食纖維與營養素,而1杯果汁使用的水果量也常常超過我的餐盤所設定的「每餐水果拳頭大」的份量,且市售果汁很多都有額外添加糖,容易不小心糖分攝取過量,所以不建議用果汁替代水果。

最後,國健署指出,原型水果的營養價值比果汁、果乾更好,再搭配全榖雜糧類、蔬菜類、豆魚蛋肉類等其他類食物,每天吃滿六大類食物,營養均衡,身體也更健康。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Related Posts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