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指出,選對優質碳水,如牛蒡、蓮藕等升糖指數極低的食物,可降低血糖波動。(資料照)
紀麗君/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血糖像雲霄飛車一樣,失控狂飆怎麼辦?新北市三樹金鶯診所體重管理主治醫師蕭捷健以自身經驗為例,分享逆轉糖尿病前期的過程。除了靠碳水循環,更要把握低碳日、低碳餐,透過選對優質碳水,如豆類、綠豆冬粉、牛蒡、蓮藕等升糖指數極低的食物,降低血糖浮動機率。
蕭捷健於臉書專頁「減重醫師 蕭捷健」發文表示,當年還是住院醫師的他,空腹血糖曾測出107mg/dL,讓他嚇了好大一跳。他說,父母都有糖尿病體質,但自己不胖,也不常喝含糖飲料,沒想到仍踏入糖尿病前期的門檻。
血糖高非不可逆 碳循環是關鍵
深入研究後他才明白,高血糖不只是吃出來的。當胰島素這位交通警察失靈,血糖進不了該去的肌肉,只好繞道變成脂肪囤積。這就是為什麼即使吃得不多,血糖依然可能失控。
但血糖失控非不可逆,他逆轉的關鍵就是學會了「碳水循環」,過程中非但沒有極端戒澱粉、斷醣,還設定了低碳日,攝取優質澱粉。
他建議已經開始服用血糖藥物的民眾,低碳日不用整天低碳,可以從晚餐開始。早餐及午餐安心吃碳水,像糙米、五穀飯、地瓜、燕麥,為身體補充能量;晚餐則以蛋白質和大量蔬菜為主,讓血糖平緩下降。
醫師表示,低碳日時,早、午餐可攝取糙米、地瓜等碳水,為身體補充能量;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好碳水防血糖震盪 注意烹調方式
他提到,如果在執行「低碳餐」又想吃點澱粉,可以選擇下面4種超優質碳水,它們升糖指數(GI值)極低,幾乎不會影響血糖波動:
●豆類:如綠豆、紅豆、鷹嘴豆。 它們的升糖指數大約只有糙米的一半,而且富含膳食纖維,能讓血糖曲線更漂亮。
●綠豆冬粉:優秀的低GI澱粉,想吃麵食時,用它來取代麵條或米粉就對了。
●牛蒡:富含菊苣纖維,不只能穩定血糖,還能當作腸道好菌的食物。
●蓮藕:澱粉消化速度慢,能提供飽足感,同時讓血糖緩緩上升。
蕭捷健說,要特別注意的是,升糖指數會隨著烹調方式而浮動。以紅蘿蔔為例,生的時候GI值是16,煮熟即變46,放冷後可能會回到30,其它根莖類也是一樣。
他強調,控制血糖從來不是靠「戒掉碳水」,而是「讓糖水流進對的地方」。透過善用碳水循環,身體就能重新學會有效利用血糖。
最後,他提醒,如果正在服用降血糖藥物或使用胰島素者,調整飲食前務必與醫師討論。建議搭配血糖監測,觀察並找出最適合自己的飲食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