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眼圈不只熬夜造成!醫曝「4成因」也難逃 親授撇步改善氣色 – 華視新聞網


吳欣蓉 綜合報導  / 台北市

許多人對於黑眼圈的認知,是熬夜、睡不好引起,但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指出,其實不單單是熬夜所致,還有其他4點因素造成熊貓眼,包含遺傳、色素沉澱、結構問題以及過敏性鼻炎,同時也分享了改善黑眼圈的方法。

黑眼圈與熬夜的關聯?

黃軒解釋,當談到熬夜和睡眠不足,最直接影響的通常是血管型黑眼圈(青藍色),由於眼周的皮膚非常薄,底下有密集的微血管,一旦熬夜、睡眠不足時,身體會處於疲勞狀態,導致眼周的血液循環變慢,血液中的氧氣含量降低,使得血管呈現暗沉的青藍色,而這些缺氧的血液淤積在眼周,就會透過薄弱的皮膚顯現出來,形成俗稱的「熊貓眼」,如果長時間用眼過度、壓力大,甚至哭泣過後,都可能因眼周血液循環不良,而加重這種情況。

有研究指出,睡眠不足和過度疲勞會導致眼部血液循環不暢,血管擴張,使得眼部皮膚下的血管更加明顯。此外,熬夜和過度勞累也會導致眼部浮腫,進一步加重黑眼圈 。 

4因素也會引起黑眼圈

但除了熬夜,還有4點因素會導致黑眼圈:

1.遺傳因素 

有些人天生眼周皮膚較薄、微血管分佈較明顯,或者容易有色素沉澱的體質。這種「家族遺傳」的黑眼圈,即使作息規律,也很難完全避免。醫學研究發現,遺傳是常見且顯著的黑眼圈影響因素,特別是在東方與地中海人群。

2.色素沉澱 

眼周的皮膚黑色素過度生成或沉積,會形成棕褐色的黑眼圈。這可能與日曬、眼部發炎後的色素沉澱有關,例如經常揉眼睛、濕疹、過敏性接觸性皮膚炎,以及某些藥物或疾病也可能引起色素沉著;若過度日曬會讓身體生成黑色素,導致眼周色素沉澱。

3.結構問題

眼周的結構問題,在光線下形成陰影,讓人誤以為有黑眼圈,例如天生眼眶凹陷;明顯的淚溝;眼袋突出;或者隨著年齡增長膠原蛋白和皮下脂肪流失,導致的皮膚鬆弛和凹陷。而眼周肌膚,皮膚鬆弛、老化、水腫導致光線形成陰影樣外觀,最終形成黑眼圈。

4.過敏性鼻炎

鼻子過敏會導致鼻腔和周圍血管充血腫脹,影響眼周的血液循環,使眼下微血管擴張或淤積,形成青紫色或暗沉的黑眼圈。

黃軒也指出,熬夜和睡眠品質不佳,確實會讓血管型黑眼圈更明顯,讓人看起來更疲憊、沒精神,但它並非是所有黑眼圈的唯一成因,特別是對於色素型黑眼圈(棕褐色)和結構型黑眼圈(陰影)來說,遺傳、日曬、眼周結構等因素的影響可能更大。

怎麼改善黑眼圈?

黃軒指出,本身有血管型黑眼圈的人,要注意睡眠充足,建議可在睡前抬高頭部,例如多墊一個枕頭能防止液體積聚,或者冷敷眼周也能幫助血管收縮,減輕浮腫。若有鼻過敏問題的人,積極治療能有效改善眼周循環。

如果是色素型黑眼圈的人,則注意防曬,即使陰天也不例外,並且避免頻繁揉搓眼睛,因為這會加劇色素沉澱,或者能選擇有助淡化色素的眼霜產品。若是結構型黑眼圈者,由於日常保養效果有限,比較建議記行醫美療程改善。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Source link

Related posts

翁右大拇趾瘀黑 竟是罹癌 | 中華日報 | LINE TODAY

健康網》塗防曬人體缺維生素D? 食藥署:謠傳 – 自由健康網

糖尿病早期警訊!皮膚變化示警「胰島素阻抗」 這3種情況要小心 – 健康新聞 – PChome Online 新聞